入职一年多,在大公司里面学到了不少东西,比如学习了模块的开发流程,了解了公司的许多业务系统、模块,也体会到了不少工作中的“狼性”。但是工作的这一年多,尤其是最近这段时间,也感受到了大公司的一些“病”,今天来吐槽一下。(可能并不一定就是病,也可能和自身的理解有关,我这里只是罗列一下,仅代表个人观点)
会议太多
周一到周五,几乎每隔一天就要开上一次会,会议时间有长有短,短的15分钟,长的要开上一下午。虽然大部分的会议时间并不算很长,但也严重打断了我们RD的思路。经常是问题想了一半,然后被拉过去开会,开完会再试图把上下文切换回来,结果花费很长时间,说不定中间再被一个事情打断,那整个下午(或者上午)就算是废了。
大多数的会议,内容就是在过进度,PM这周做了哪些事,RD开发到什么进度了。这种事情大家每天写在一个公共的地方(比如日报、周报系统),让大家都能看到也就行了,不必每次都把所有相关人员聚到一个专门的会议室。大家来会议室,也都是带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,做自己的事情。做自己事情的效率、以及开会的效率都很低。
项目太多
公司大了,不管旧的项目维护,还是新的项目开发,都渐渐多了起来。这样一来,一个人所涉及到的项目也就多了起来。作为一个RD,经常需要维护A项目的升级、排查B项目的bug、再进行C项目的开发。你的C项目开发正进入状态的时候,让你再弄一下啊项目A和B,换做谁效率都高不了。对于QA,可能更悲剧,公司QA人手本来就少,结果项目、模块越来越多,QA经常一个项目接着一个项目进行测试,之前我甚至看到过一个QA的签名是“同时测10个模块……”,这么赶,测试case就不一定想得很周全了,线上出现问题的概率也会越来越大。
人员比例失调
不知为何,公司里面,PM(产品经理):RD:QA差不多是3:2:1 这么个奇怪的比例,按我的理解,PM:RD:QA应该是1:2:2.5才比较合理,RD和QA,都算是开发,具体什么比例其实可以比较灵活;至于PM,应该保持少而精,1~2个人就能撑起一个规模不小的项目。对于目前公司PM的人数,我觉得是太多了。经常1个RD需要接口5~6个PM,别说是5、6个PM,就算是2、3个PM同一天有事联系你,也够RD同学喝一壶的,要是5、6个PM每周“均匀”地“骚扰”你,你也别干什么事了。
而且,许多PM同学也都是新人,经验明显不足,本来PM应该是给项目规划好一个大的方向,协调各方、共同朝这个方面努力的。结果许多新的PM是在一边参与项目,一边学习,能不添乱就已经很好了。许多PM,连基本的处理数据的能力都欠缺。经常是,PM有一个数据的需求,RD在服务器上运算好了,PM不会登录服务器,需要RD线下或者邮件提供,有的甚至一定要Excel格式的才行。数据里面多了一列、多了个逗号啥的,PM就不会处理了,需要RD调整一下格式再提供……
不过话说回来,还是有些PM是比较给力的,文档写得明确、数据也能自己处理,有的更给力的直接对RD说,“把mysql的账号密码告诉我,我自己跑sql”,对于RD来说,遇到这种PM真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!
KPI
这个算是老生长谈了,每半年或者一年,大家都需要回顾一下过去,并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打个分,还要展望一下未来,对于半年甚至一年之后的事情,做一下规划。回顾下过来也就算了,这是有必要的。对下一个半年进行规划,这就有点勉为其难的。比如项目刚刚开展实验,还不知道效果怎么样,如何确定半年里面对这个项目做规划,或者说半年里面,这个项目做不做还要打上一个问号呢。
另外,不同职位上的同学对于KPI的理解和要求不一致,也会导致许多问题。比如对于一个商业产品,PM的KPI会是指这个产品给公司带来了多少收益、新增了多少客户;而对于我们RD同学,我们KPI的定义除了收益之外,还有这个产品中的系统的稳定性、能够承受的性能指标,还有比如采用了什么新的技术,使得系统扩展性更好、同时减少人力的投入等等这些。
这样一来,双方为了达到各自的KPI,所采取的行为可能就是相悖的。比如对于一个新的商品产品,PM想到的往往是接几个大客户、大单子,这样一下子PM的KPI就很容易达标了。而如果是这样的话,对于RD来说,所需要做的工作可能就是:开发一个能够满足功能的系统、修改下配置、上线这几家客户。这对于RD来说,意义很小。
RD的想法一般是接入许多中小客户,使得大规模的客户能在系统中运转起来,产生规模效应,RD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依据线上的效果,对系统进行迭代的升级,以提高这个产品的整体收益。不过整个过程肯定是要花上不短的时间的,PM可能对于这个时间就不能接受了,毕竟接大单子一下子就有不小的收益,还体现了PM的工作能力,PM何乐而不为呢。
不过,KPI这种事,就像是高考一样,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弊端,不过对于一个有上万乃至十几万人的公司来说,可能已经算是最公平的方法了,谁让我们在一个大公司呢,呵呵。
—EOF—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