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学期开始的时候,导师让我们写论文发表,自己试着写了一部分,但感觉很垃圾。三月底的时候,听说一家我十分想去的公司在招实习生,于是投了简历,经过电话面试,自己得到了实习的机会!好了,下一关,征求导师的同意。写邮件给导师,第二天导师回复了我。从他回复我的邮件可以看出,他是不太愿意我去,但没有明确说不能去,只是说“随便我”。我自认为搞定了,收拾了下行李,过了两天就出发了。
虽然实习的公司在外地,也因为算是我第一次出远门,各种情况都需要适应,各种问题需要自己独立解决,但自打进了公司开始实习,我就感觉自己来对地方了,这就是我向往的地方!公司的氛围十分轻松,也十分单纯,重视技术,尊重有技术的工程师,公司里面的许多技术框架也都是自己研发的。在那里交流十分平等,没什么等级的概念,组织结构相对扁平化。不管是刚进来的实习生,还是某个团队的leader,大家都可以当面或者通过IM、邮件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。看到几个看上去30多岁的员工对于某行代码进行讨论,那是常有的事。对于培训,公司做的也十分出色。公司会不定期通过邮件告知课程信息,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所在团队的业务,选择是否参加。我们团队每隔1~2周也会让其中的一个成员给我们分享一下某个方面的技术问题。公司内网也有各种文档资源,你可以自由搜索、查阅。另外,公司的工作时间也十分宽松。不用打卡,一般早上9点到就可以了,晚上吃过晚饭,待一会儿就可以走了。(但我们这些新人一般会选择晚上10点钟以后走,没有人强迫我们,只是愿意待在公司再学点东西)
经过一周左右的适应,打算正式开工了!不料,好景不长,导师打电话给我,把我训了一顿,说我未经同意擅自出去实习,还说如果不能按期毕业的话后果自负。我说,“当时您不是随便我吗?”他说,“你应该能听得出我这句话背后的意思。”我跟导师说尽量缩短实习时间,尽快回学校。但他的态度很强硬,甚至说可以去实习,不过每周都要给他汇报学术进展,两周不汇报的话就采取相应行动,而且还有在规定日期前发表一篇论文。身在屋檐下,哪能不低头啊,想想还是毕业要紧,只好跟公司说明了情况。公司这边没有为难我,很顺利的办理了离职,然后收拾收拾行李就回去了,一场闹剧就这样(暂时)结束了。
虽然有可能就此跟导师的关系不会那么融洽了,虽然这次去实习还没拿到offer,但我一点没有因为当初选择去实习的决定而有丝毫的后悔,甚至感觉挺好玩的,因为至少我去了自己向往的地方,哪怕只待了短短十几天的时间而已。如果在生命中,发现了你向往的东西,是应该去追随的,哪怕可能因此付出巨大的代价。这就好像如果遇到一个你喜欢的女孩,就算之后自己会被拒绝,就算会把自己搞得很痛苦,那也还是要追求的啊!否则人生就没什么意思了。
事情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了,但是这场“闹剧”还是给了我一些思考和教训的:
沟通很重要
如果当初跟导师好好沟通,了解了他真正的意思,或者他明确告诉我不可以去,那我也就不会去了,也就不会有这档子事了。另外,还要多想想对方的难处。其实,导师对我们还是不错的,和我们的关系其实很近,这次去实习做得的确有些不太“地道”。学生是弱势群体(尤其是研究生)
除了得到应有的学分以及完成毕业设计论文,导师对你的评价也是你是否可以毕业的重要因素。如果跟导师关系没处好,到时候导师给你个延期毕业,自己的很多事情就都会被耽误。即使导师整天让你研究你认为没什么用的科研,即使导师整天让你写XXX策划书,你所能做的只能是忍着,并且尽量把这些事情做好。找工作和搞科研是对立的
这其实是我们教研室的一个同学说的,对于那些以后不会读博或者不会去研究所的同学来说,事情就是这样的,因为你研究生阶段搞的所谓“研究”和你以后的工作是没什么关系的(除了“研究”给你带来的文凭和一份更好的工作之间的关系),而时间大家都是差不多的。所以,怎样在两者间把握一个平衡,就看个人的本事了。
回学校大概还要跟导师再聊一两次,希望我们之间不要产生无法弥补的裂痕,理解万岁啊!